Now Reading
「游历」此地之外,了无生趣 — 学术圣地德国哥廷根巡礼!

撰文:徐鸿鹄 | 排版:王晓峰

⚠ 全文总长约含3,300字,预计您的阅读时间为8分钟

公众号:几何四驱 (ID: GeometryAWD)

对话界面回复“群组” 获取读者“讨论群”入群方式


国的心脏在哪里?


有一种说法是哥廷根,诺贝尔的光环让这里变成了德国当之无愧的学术之都。


今儿,我们不聊汽车和技术,我们聊点儿别的!


作为理工学科的后生,怀着好奇和敬仰,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和再次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神迹”吧!


常聊天时,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哥廷根吗?

不出所料,对方一脸茫然。

于是你搬出毕生所知,追忆那里曾经的辉煌。

 

霍金演讲录里有一则未经证实的故事。


说二战时,英国和德国有一个战时协定:

盟军以不轰炸海德堡和哥廷根为条件,

换取纳粹不轰炸牛津和剑桥。

足见二战时期哥廷根所处的学术地位之高!



聚似一团火,散若满天星。


数学家高斯、黎曼、希尔伯特、狄里克雷、戴德金、克莱因、闵可夫斯基、诺特、外尔……


物理学家韦伯、玻恩、普朗克、赫兹、海森堡、奥本海默……


还有许多政客和人文大家如洪堡、梅特涅、格林兄弟、叔本华、海涅、俾斯麦、胡塞尔……


这里,是自然科学界的圣城麦加。

不论身在何处,这些名垂青史的名字,永远都与哥廷根相关!



自诺贝尔奖诞生以来,

德国人(含德裔)已经捧走了近一半的科学奖项。

其中海德堡大学培养了1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柏林的洪堡大学则孕育了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而哥廷根大学,则有47位诺贝尔奖得主。

一时无两!

 

学术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

追根溯源穿越时空,谁能算到,

几个世纪以前远在英国的王位纷争,

带有几分巧合的机缘,

冥冥之中让这里成为了世界科学的中心。


说在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时代,

哥廷根所属的汉诺威王国曾长期与不列颠联姻。


1714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安妮女王去世,无嗣。



 此前1701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只有信奉新教的皇族后代才能继承王位,

五十多位信奉天主教的顺位继承人被排挤。


国会扶植了信奉新教的安妮女王的远房表侄 — 德意志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路德维希。乔治的母亲索菲亚曾是远嫁到德国的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



斯图亚特王朝从此终结。汉诺威国王被推上英国王座,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George I)。

 

汉诺威此后就有了新的别称,

英国在欧洲大陆的“阿基里斯之踵”!

每当不列颠与他国交战汉诺威必会遭受侵犯。

 

历史上,先后共有五位汉诺威国王移驾伦敦,

乔治王们,四代父子之间相爱相杀好不热闹。



当中就有乔治二世,

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亲自上阵与士兵们并肩作战的国王

彰显了他的古条顿骑士作风。


更重要的是,他受到了牛津和剑桥的启发,

下令在其汉诺威属地创建哥廷根大学,

旨在弘扬欧洲启蒙时代学术自由的理念。




自然科学和法学作为先导,

迸发出理性的光芒。

 

17-18世纪的欧洲大陆,曾经英杰辈出。

这是属于法兰西的时代。

勒让德,勒贝格,达朗贝尔,拉普拉斯,拉格朗日

柯西,费马,傅立叶,笛卡尔,泊松

韦达,雅各比,韦伊,嘉当

帕斯卡,伽罗华,庞加莱……

这是一大批用自己的名字修饰数学定理的人,

令无数大学生“闻风丧胆”的法国数学军团。


 

德国的“数学阵营‘紧随其后,不念过往不惧未来。

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异军突起,百花齐放。

慕尼黑,波恩,哥尼斯堡,莱比锡,

实力都不容小觑,

柏林作为绝对的中心更是不遑多让。

莱布尼茨的出现给予了大器晚成的德意志民族智力上的极大自信!


 ▲ 我为饼干代言

 

直到19世纪初“数学王子”高斯的出现才令哥廷根大学声名鹊起。


高斯才思汹涌激荡,偶有陷入沮丧不能自拔,

沮丧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他创造力的源泉。


▲ 我为德国马克代言

 

高斯之后又有“世纪天才”黎曼,黎曼的数学直觉光辉耀目。只要兴趣被激发起来,他就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的领域,从不让传统把自己引入歧途,他那无所不包的天才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


再之后是克莱因,埃尔朗根纲领的发起人。

他与韦伯搭档共同来到哥廷根,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数学人才来到这里。


高斯百年后,里程碑式的人物大卫希尔伯特落地生根。



这位数学界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在这里建立起哥廷根学派。

缔造了一批新的大师 —— 外尔,库朗,冯诺伊曼

他们每一位都是一个新的传奇!


此时的哥廷根,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继亚历山大,巴黎和剑桥之后新的全球数学圣地!



后二战爆发。


情势急转直下,好景不再,哥廷根开始衰落!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世界科技的重心转向美国。



当时代扔掉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外尔入主了普林斯顿,

库朗与纽约大学合作创建了库朗研究所,

陈省身作为二战前的数学博士发起伯克利数学研究所。

普林斯顿,库朗,伯克利成为新世界里数学的三大圣地。


但哥廷根鼎盛时期的技艺和精神均得以沿袭,

薪火相传。

 

开普勒,高斯,韦伯,莱布尼茨普朗克,爱因斯坦,克莱因,希尔伯特

现如今,漫步哥廷根,每处街路都有熟悉的名字。

只不过名人故居坐落的位置,

都巧妙地避开了以其命名的街道,

时空错乱。

 

克莱因巷只有几十米长位于哥廷根南城外郊区。



高斯小街与克莱因巷毗邻两条街都是很短的小路,

前者直通开普勒街南侧的高斯天文台。



为了探寻高斯,你要步行向北进入老城。

从老城的集市中心出发,穿过喧嚣的人流,

餐馆和酒吧会先找到黎曼故居 — BarfüßerStraße 18号!

步行向南百余有一条南北向的小道叫做短街(Kurze Straße)。

那里耸立着纪念高斯韦伯在一起工作的铜像,

他们共事多年,合作研究地磁学和电磁学,

还在哥廷根市上空搭建了两条铜线,

建成了第一台电磁电报机。



高斯在这条路上生活了8年,

他的终身朋友匈牙利数学家鲍耶就住在隔壁,

久负盛名的鲍耶数学奖就由他发起。



前三位获奖者分别是庞加莱希尔伯特爱因斯坦。

 

希尔伯特街与开普勒街实际是同一条街的两段,

前者在东,后者在西。


希尔伯特的故居由其本人亲自设计,

则离开一公里远,与希尔伯特街平行,

建在了韦伯街(29号)。


 

克莱因故居也在韦伯街(3号)。

他和邻居希尔伯特的性格迥异,

可以说代表了两种数学传统,

一个根植于几何学并注重直觉和想象,

另一个有着现代主义倾向,全面严谨。



希尔伯特在68岁退休的时候被授予了一项殊荣,

以其本名命名了一条街道。

克莱因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他必须等到自己离世的那一天。


 


韦伯街往南一个街区是普朗克街,也是名人扎堆的地方。


 

普朗克街3号,是朱德故居。

在哥廷根,他成为了韦伯的同系校友。


普朗克街8号,是泡利故居。

泡利只居住了半年,

就被玻尔拐去了哥本哈根做物理学研究。


普朗克街15号,是闵可夫斯基故居。



在这里很方便与他的终身挚友希尔伯特碰面。

每天下午五点,

两人就会相聚在枝繁叶茂的苹果园里散步,

探讨数学科学的每一个角落。

他也是爱因斯坦的老师。

闵可夫斯基时空为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优美的数学框架


普朗克街21号,是波恩故居,

海森堡和泡利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普朗克街却没有普朗克,

他本人住在市郊的Merkel街12号。

他是德国科学界的泰斗,相当于国家科学院院长。

马普学会至今仍保持着世界级的学术地位!


▲ 1878年和1901年的马克思普朗克,学物理的不是没有高富帅,只是学过物理之后人就毁了


晚辈海森堡也住在同一条街上。

除了哥廷根,

普朗克与海森堡两人生命的交点还有三处,

慕尼黑,柏林和哥本哈根。


海森堡也是丹麦人玻尔的学生,

在那里他发现了测不准原理 — 

科学世界所有道理中最深奥,意义也最深远的发现之一。



波恩在普朗克街居住了7年以后

也搬到了Merkel街(21号)

与他的学生海森堡正对门

参考哥廷根大学网站上的信息

波恩的居所遍布小城

多达8处


从海森堡和普朗克的府邸出发,

北行百米就是歌德学院的所在地。


这是一座城堡,波恩的好友,

原子弹元勋之一的弗兰克曾住在同一座建筑里,

因此这里也是弗兰克故居所在地。



波恩和弗兰克一起,

把哥廷根建成了国际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心,

直到二战爆发才剪断了他们与哥廷根之间的情感纽带。

 


魏玛有席勒故居,斯图加特有席勒广场,

哥廷根则有席勒草坪,正好与歌德学院毗邻,

是无数科学家们徒步思考的最佳去处。


季羡林的回忆录也曾多次提及 — 

终年绿草如茵,四周古木参天!

草地东边靠山,山中名胜便是俾斯麦塔,

高踞山巅,全城一览无余。


除了俾斯麦

威廉•冯•洪堡、梅特涅、魏茨泽克施罗德

这四位德国名人均入读久负盛名的哥大法学院!


只可惜法学是有国界的,

不如科学一般开放并被全世界的人们敬仰。



里就是哥廷根,

没有高楼,没有喧嚣,古老又朴旧!



最感动的莫过于终身未嫁的邻家女孩伊姆加德季羡林所说的那句:我要的报酬,是让你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个角落!


有朝一日,你也一定要去走走,看看这座城市。

转转那些神一样的天才们曾经居住和治学的地方!


格林童话故事里白鹅公主莉塞尔的雕像,

是全世界被亲吻次数最多的女孩,

也是哥大精神的象征。



古老的圣约翰教堂有着造型各异的双塔,

古旧的市政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雅可比教堂以祭坛的精美雕刻闻名于世,

那标志性的尖塔尤为醒目。


14-15世纪落成的三大建筑活化了城市的天际线。



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文字,

都高调着宣誓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那是国王般的骄傲。

 

在火车站:Stadt, die Wissen schafft

哥廷根,知识诞生之城


 

在市政厅:Extra Gottingam non est vita, si est vita, non est ita

哥廷根以外没有生活。即便有生活,亦非这般的生活

 

 

在希尔伯特的墓碑上:

Wir müssen wissen,Wir werden wissen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这是希尔伯特对19世纪流传的拉丁语箴言的改造,

他毕生的求索就是为了证明这句话是错的!


ignoramus et ignorabimus

我们不知道,我们不可能知道


在大师云集的圣地,

分数,学历,知识都不再是教育本身。

更重要的是,这里到处都游荡着自由不羁的思想。

就像是无声的潮水把各种深刻的洞见毫无行迹地冲进我们的心扉。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

共情是一种深邃的存在,它是一个声音,

需要仔细地寻找和聆听才能见闻!

但若处于物欲的喧嚣之中,便不能!




特邀撰稿:徐鸿鹄
作者微信:honghu967935

现就职于 蒂森克虏伯 普利斯坦集团(Thyssenkrupp Presta AG)负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项目的开发与管理。


汽车行业11年从业经验 ,研究侧重点主要为底盘系统,电机技术以及无人车安全等。热爱物理,数学和科学哲学,乐于使用物理学思维和工具解决工科的问题。关注历史,经济学和艺术,跨越学科的藩篱,看见世界感受成长。不回忆过去,不教人做人,不给自己加戏,也不在意条条框框,最喜欢有趣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好奇心的驱使下,常常探究一些冷僻的问题,并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关注「几何四驱」

各种高能文章,随后速速就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几何四驱

What's your reaction?
Love It
100%
Like It
0%
Want It
0%
Had It
0%
Hated It
0%
About The Author
徐鸿鹄
机械工程自动化工学学士 现就职于某德国顶级汽车供应商,负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项目的开发与管理。三年产品设计,八年技术项目管理经验。机器人和无人车领域两年机器学习算法实战经验,重点研究领域:底盘和无人车控制技术,功能安全。喜爱推理和写作,关注物理学(量子引力),统计学和科学哲学,乐于使用物理学思维和工具解决工科的问题。
Comments
Leave a response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